在小說銀英傳裡楊向帝國軍投降那段
是很容易解釋的橋段
如果楊當時決定的是摧毀萊茵哈特的艦隊,然後撤離戰場
那接下來要面對的就是羅塔爾跟米達麥亞的2個艦隊,加其他殘軍
憑羅塔爾跟米達麥亞的軍事才能,不可能犯下分兵被各個擊破的錯誤
楊經過多次戰鬥所剩兵力應不足1個艦隊,要如何勝過羅塔爾跟米達麥亞的2個艦隊(加其他不重要的),靠神蹟嗎?
所以楊的決定反而是很正常的
一般人在面對抉擇時通常會選擇容易的道路
楊也選擇了容易的路
非常人才可能會故意選擇艱難危險的路
萊茵哈特就是非常人,他選擇了分兵被各個擊破的險路
所以這個橋段是最容易有標準答案的
想不透的人代表智力還未達到基本標準
誰理他政府跟國家之後會怎樣啊?
銀英傳裡明顯不在乎國家會如何的角色就只有楊威利一人而已
最在乎國家的是憂國騎士團、救國軍事委員會跟失勢貴族團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